Blog:失传千年的楚语或许找到了
失传千年的楚语或许找到了
失传千年的楚语或许找到了!龙舟、屈原、《离骚》这些中国文化的精髓,与古代楚国文化、古楚语息息相关。遗憾的是至今已无人能说古楚语,甚至连楚人的族属都已无从考证。由于某些机缘巧合,我偶然从古书中发现了楚语的线索,更偶然发现了,一种现代语言或许正是流传至今的古代楚语。假如是真的,这将是中华文化史上一个非常重大的发现,恢复失传的古楚语,对我们复原《离骚》的原始读音,深入了解古楚文化和商周文化都具有无法估量的巨大价值。
此事要从《方言》说起。《方言》全名《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》,作者扬雄(公元前53—公元18年),是中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重要著作。翻开《方言》,首句是:“党、晓、哲,知也。楚谓之党,或曰晓,齐宋之间谓之哲。“ 意思是,“党、晓、哲”都是“知”的意思,楚语称之为“党”或“晓”。究竟是什么语言把“知(to know)”读作“党”呢?通过Google Translate,我发现,在一个陌生的语言Khmer里,“知”的读音正好就是“doeng”,酷似粤语的“党”(dong)。也许这正是古代的楚语。然而Khmer语究竟是什么呢?原来它就是柬埔寨的官方语言高棉语。
让我们进一步探究楚语和Khmer语的对应关系。《方言》中又有:“虔、儇,慧也。秦谓之谩,晋谓之㦟,宋楚之间谓之倢,楚或谓之䜏。自关而东赵魏之间谓之黠,或谓之鬼。“ 让我们来查查“慧”的Khmer语,究竟是不是《方言》中所说的楚语“䜏”。一查结果让我瞠目结舌,“慧(smart)”的Khmer语正是“chhlat (ឆ្លាត)”,对汉语中古、上古音有所了解的朋友来说,这和“䜏“(中古音tua/toa)简直是完全契合。我们知道上古音的复辅音到中古时期全部转变为单辅音,这个词chhlat里的复辅音丛chhl-,转变为tu-或to-是完全合理的。因此chhlat几乎可以认定就是楚语“䜏”。
至此我们完全有理由推测,Khmer语就是源自屈原时代的古楚语,我们或许以此为参考,逐渐复活失传千年的周朝楚语,弥补楚语失传的遗憾。这对揭开上古历史的奥秘,欣赏了解中华文化史,都有积极的意义。同时希望在不久的将来,我们就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《离骚》、《楚辞》等如今已经无法按照古音朗读的古代文学瑰宝了。
作者:谢文山
转载请注明出处
Enable comment auto-refresher
Wunshans贡生
Permalink |
Wunshans贡生